一、专业属性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学位,学位修业年限:4年。
二、专业发展沿革
福建农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资源与环境学院,由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发展而来,于1998年开办,1999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5年设立环境科学学科硕士点,2011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入选“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6年作为福建省14个首批试点专业之一,参加并通过了由中华教育工程学会(IEET)进行的工程认证,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获批福建省一流专业;截至2022年7月,共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领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家国爱国情怀,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系统掌握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技能,并在农业及农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能在相关部门、行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领域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监测、运营、管理、销售、咨询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四、课程设置体系
立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体现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以支撑工程教育认证12项毕业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解决环境污染及生态影响类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任务,设计搭建由通识教育课程群、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群、工程基础类课程群、专业基础及专业类课程群、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组成的课程体系。
(1) 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思想政治类、英语类、军事体育类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与政策、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其它类。
(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3)工程基础类课程
包括:环境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土建概论、环境工程原理(及实验)、电工及电子技术等。
(4)专业基础及专业类课程
其中专业基础及核心课包括: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实验)、环境影响评价、土壤污染与防治等。专业选修课包括: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CAD、环境化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法学、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环境生物电化学(双语)等。
(5)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包括:(环境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专业师资团队
目前,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90余人,研究生20余人,拥有专职教师32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中级职称15名。同时还是国家“万人计划”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青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金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1人、金山学者-青年学术新秀2人,持有环保类国家注册职业资格证书5本,形成农林固体废物资源化、土壤污染防治、废水生物处理及资源化、环境生物学等8个教-学-研相互促进、学缘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兼具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
(1)教学团队
目前环境工程系拥有一支由32名专职教师和2名实验员组成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承担着包括理论课、实验课、课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和实习实践在内的能够满足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所有教学任务,为国家和地方区域输送了千余名环保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团队老师们积极申报各类教改及课程建设项目,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省级培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线上一流课程4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还立项和完成多项教学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类教改项目,公开发表多篇高质量教改论文,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正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此外,团队老师们结合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专业科研特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企业污染物治理、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地表水环境改善、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解决方案,同时反哺教学,丰富课堂知识,为学生培养拓展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机会。
(2)科研团队
环境生物电化学团队:以菌种资源库的建设、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和工程应用(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技术、微生物电合成、土壤生物固碳)为主要研究方向,拥有团队成员14人,其团队负责人周顺桂教授于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成员1人获得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入选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团队共承担科研项目55项,总经费2671.8万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在SCI论文60篇,其中SCI一区顶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5篇,SCI二区论文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已授权2项。以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所申报的发明专利(UTM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同时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周顺桂教授领衔成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团队”,获聘粪污资源化福清整县推进项目(投资1.2亿)首席专家;领衔编制“漳州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获农业部好评(全国排名第4)。以本团队为依托,获批“有机固废资源化与土壤修复福建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废水资源化团队:以废水生物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拥有团队成员5人,课题组近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创新团队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研经费200余万元,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Water Research等环境工程领域发表SCI论文7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课题组长曾建雄教授,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8年加入福建农林大学,目前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多名,指导本科生10余人。
痕量气体与全球变化团队:以痕量气体界面交换及其与全球变化关系、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主要研究方向,课题组近五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研经费300余万元,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课题组长易志刚教授2012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福建农林大学首届“金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共指导毕业研究生10余名,目前在读导研究生10名,研究生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指导本科生100余人,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4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性项目6项。
环境功能材料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功能材料吸附与分离有毒有害气体及环境污染物、环境友好催化剂降解及转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多孔分子材料制备的方法学三个方面,课题组近年来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英国皇家会中英引进研究学者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资助,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课题组长吕健教授获得2013年英国皇家会中英联谊信托奖,2017年入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特聘教授”。课题组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生12人,指导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
水土环境植物-微生物修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行为及作用机制、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及回用中的应用和难降解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的生物强化技术,课题组简介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团队成员先后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等,已发表论文70多篇。
六、实验实践平台
实验平台:环境工程系拥有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等,为相应课程配套的实验课、毕业生论文实验研究探索提供保障;根据教学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人才引进及科研经费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精密分析监测类仪器,建设环境工程仿真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训中心、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验室,各实验室面积总计达1200平米。
实践平台:结合专业工科特色,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场所,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纺织印染企业废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课程实习单位和福建省洁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福建锦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毕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与技术研发的平台和机会。
七、学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教学团队多年来已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11项,省级7项,校级数十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性项目6项。
环工学子们还曾在全国第二届农建专业创新大赛中获得本科组二等奖,在“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在2022、2023获得省级优秀奖,同时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研究生培养:自2011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来,已培养毕业研究生47人,目前在读研究生75人,期间各科研团队指导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近30余篇,获得国家奖学金8人次,学业奖学金10人次,参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6人次,国际会议墙报奖2项,国内会议墙报奖1项,国内会议口头汇报优秀奖1项。
八、就业方向
升学方面,2023届本专业考研成功率43%;就业领域有政府环境保护管理职能部门、设计院或研究所、各种规模、各种业务的环保公司,包括以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工程为主的公司,以环评、竣工验收、排污许可申报等咨询评价及监测类业务为主的公司,以污染物治理托管运营、清洁生产审计评估等为主的社会服务类公司,以环保设备开发、生产、销售为主的设备公司等。